家校自习室小学一年级内容页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

2023-09-17 21:30:02一年级180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精选2篇)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1

  《比一比》教学反思

  织里实验小学 叶建红

  《比一比》是一节识字课,识字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落实生字词的教学及巩固,落实"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怎样的一节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迷惑不解的.我希望自己能上好一堂好课,也努力去设计好教案.

  兴趣入手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段的语文教学应体现趣味性,识字课更加枯燥,乏味,所以趣味性是极其重要的.在本课中,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课始,我引入:丁丁家的院子里有浓浓的树阴,绿绿的小草,真是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呀,小院里东西可多了,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说)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课件,fiash动画吸引着学生想认读的愿望.

  "请拼音朋友帮帮忙,自己试着拼一拼,读一读",

  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可以分成哪两类 (水果类和动物类).

  是呀!这些词宝宝可调皮了,分别是从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跑出来的,你能把他们领回去吗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把词语分成两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插入评价语:谢谢你把黄牛送回了家,苹果真想回它的水果之家呀……

  老师始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在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中,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处在"我想读我要读"的状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抓住难点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比较"棵,颗",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课后的多次练习中,会多次出现一树,一星星之类的习题.老师也多次讲解,可总是错了讲,讲了又错.所以在设计此教案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

  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 (出示:"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的文字.)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些东西看上去都比较小)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 课件出示:一颗( )(指生答)

  预设:有的同学说"一棵树",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这个"颗"字 为什么 课件出示:一棵树.告诉学生如何区分这两个"棵颗"的用法.

  也许是公开课的缘故,也许是课件的缘故吧,课后发现学生遇到这个题目正确率极高,远远高于以往的学生,这让我很是欣慰.

  另外,在理解量词的不同用法这一难点时,我这样设计――

  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 (一个杏子)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呢 (一堆杏子),这表示杏子很多很多.还可以说"一堆"什么 (一堆土,一堆萝卜……)(出示一堆( ))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同样的东西,也可以用不同的量词,比如:鸭子可以说一只鸭子,许多鸭子就可以说(一群鸭子),杏子可以说一个杏子,许多杏子就说(一堆杏子)

  小朋友,你会不会用好这些量词呢 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谁得耳朵听得最仔细

  师示范:我说小鸟――你就说(一只小鸟),我说:许多小鸟,你就说(一群小鸟),明白吗

  木头――一根木头 ,许多木头――一堆木头,座位――一个座位,许多座位――一排座位.

  通过游戏,学生也很快掌握了量词的不同用法.课后,我觉得这次课的重点,难点还是掌握得比较好.

  三,识字课加强识字教学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识字量大大增加,新课标中提出要让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达成这一识字目标呢教学本课时我尽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识字,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如:最后的巩固环节

  1,开火车读卡片生字

  2,游戏:过关斩将

  咱们该回家了,可路上设置了关卡,谁能读出词语来,才能通过,咱们快行动吧!(课件出示迷宫图)逐个认读词语.

  3,生活中应用:我的日记.

  终于到家了,小明回到家写了篇日记,大家来看看他写得好不好 (课件出示句子读:冬冬家的院子里有苹果树,红枣树.树下有黄牛,小猫.桌上放着一堆杏子,一个桃.一群鸭子回家了,一只小鸟飞来了.)

  日记自然地渗透了本课要学的生字.

  学习本课时,学生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在一种情绪高涨的状态下积极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果也比较好.

  (注:划线的文字是教案中的文字)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方法。课堂上利用了挂图,呈现果树、电灯杆、石桌、石凳,以及小朋友上滑梯、跳绳等景物 和场面,师范性地提出了比较哪根绳长、哪个人高、哪个水果重等问题,提供了比较结果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另外,课堂上还组织学生进行 了实践活动,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自己的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刚刚进入小学,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加上本人第一次教一年级,缺乏经验, 殊不知一年级和中年级不同,要手把手教,要带领学生说规范语,教师要起很好的师范作用以便学生模仿。因此还应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 篇2

  课堂应该有你而更精彩──《识字二·比一比》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

  《比一比》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识字(二)中的一篇识字韵文。描写的是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

  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时,紧扣文章这一语言的特点进行对比朗读,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朗读情趣高涨。加上黄牛和猫、鸭子和鸟的表演对读,苹果和枣、杏子和桃实物比较对读,琅琅上口的韵文,仿佛依稀听到孩子在院子里诵读的清脆嗓音。

  刚一比较完了杏子和桃时,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比多少刚才已经比过了呀!怎么还比一次?”霎时间,学生、老师都望着他,课堂似乎也变得很不和谐。老师微笑着说,“是呀!大小不也是比了两次吗?”那学生还是好奇地望着老师,为了能改变这一窘境,老师和蔼地说:“我们还可以一边拍手一边来读一读,来!你上来和老师合作一下。”老师欢快地和他拍着手,兴致勃勃地读着,但我能看出那位同学还是满脸的疑惑,怎么也进入不了这情境中。我想:这孩子肯定还在为这一问题疑惑不解呢!

  【反思】

  仔细推敲,《比一比》这一识字韵文除了这一种对比的语言特点外,其实第一节和第三节,第二节和第四节还有一种对称美。此时,老师假如能肯定这一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读读课文,让他们来说一说为什么,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一语言的对称美,我想这样这课堂会因为有他而会更精彩!

  因为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生命的历程,我们应该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语文课堂教学。这里所要涉及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也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此时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而生成,因势利导,以学定教,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因有你而精彩;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呈现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为了处理好教案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努力。

  一、拓宽阅读视野,多角度看教材

  文本在解读时,根据读者的身份不同、个人境遇不同和对生活的感悟不同,自行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也就不同,所以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应是读本。作为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会用两个头脑多层面地来看文本。首先应该会用学生的身份来阅读文本。一篇文章,在孩子眼里最感兴趣的会是什么?哪些是与他们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哪些是与他们情感世界相通的,引导学生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去阅读,自己学会阅读,积极主动地建构文本意义,甚至是创造文本的意义。

  再次应该是用教师的身份来阅读文本。此时,老师关注的应该是哪些是学生不会引起关注,而又应最是值得学习讨论的。在课文空白处,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感悟体会,想象说话,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在课文矛盾处,启发学生去梳理,去思考;在课文余兴处引导学生品味、积累。这样进行多层面的解读,老师才能做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二、提升教学理念,观念行为同行

  其实,纵观整堂课,教师和学生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教学意识还是很强的,整堂课师生始终在民主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的,所以,才会出现学生灵光闪现的刹那间。为了把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到底,教师还应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倾听着的教育”。这一理念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教师必须学会多层次地倾听,听出学生认识的深浅,听出学生见解的新颖独特,听出学生问题的探讨价值。

  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做出决策。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应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倾听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才能帮助学生搭建起学习的舞台,感受到课堂学习中挥洒智慧的乐趣。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也学会倾听,细心揣摩,深入思考。让学生也能听出这些“不和谐之音”。其实,平时这现象也常见,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出口,学生便急于表现自我,小手齐刷刷高高举起,还不停地喊着“我”、“我”。当老师请一名学生站起来表达时,更多的学生因未能得到自我展现的机会,有的噘起小嘴,有的唉声叹气,有的仍不甘地举着小手。至于那位发言的同学讲了什么内容,又有几位同学是在注意倾听的呢?其实,作为学习的伙伴,他们更容易对一些问题引起注意,容易产生共鸣,发现问题,再让他们之间互相展开讨论,更易奏响生命之歌。所以为了把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进行到底,教师必须做到提升教学理念,让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同行,让“倾听着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尽情绽放。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这位老师假如自己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这一闪光点,只要让学生分段对比着读一读,当他们自己发现这一语言特点时,那份收获是令人振奋的;假如老师能把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看法,当他们能发现这一语言特点时,那份惊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想说,让我们的课堂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让我们的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让我们的课堂应有这样的学生而更精彩!

再来一篇
上一篇:自主识字,情境阅读──《爷爷和小树》教学实录及评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