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自习室高中高三内容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盐城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3-12-22 19:00:04高三156

2023-2024学年江苏盐城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期中考试是一次重要的阶段性测试,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在这半个学期中的学习情况和进度。通过考试,学生们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2023-2024学年江苏盐城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银川,古称兴庆府、宁夏城。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的中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相邻。银川这座塞上古城历史悠久。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此地资源充足、物产丰饶。六月杞园树树红,羊肉泡馍口口香。在坊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塞上明珠”的美誉。西夏王陵是银川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西夏文化的代表。它位于银川市的西部。内部分布着9座帝王陵以及200多座王侯勋贵的陪葬墓,规模十分宏大。占地面积达20.9平方千米。作为皇家陵寝,西夏王陵设计紧密。布局严谨,总体以传统的南北中轴、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呈长方形的陵墓坐北朝南,集唐风宋韵、西夏特色于一体,自成风格,别具匠心,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摘编自王学典主编《100古城畅游通(美丽中国系列)》)

材料二:

考古发掘的西夏墓有帝陵、帝陵区陪葬墓、一般地方官吏墓、一般党项族姓墓、僧人塔墓等。墓园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墓的建筑体现了以下特征:

第一,受中原文化影响,强调伦理等级制。帝陵级别最高,陵园建有宫殿式建筑群,有阙台、角台、碑亭、月城、陵城、陵塔等,陵塔是标志性建筑。王侯、勋戚、高官墓等级次之,亦有墓城、碑亭等建筑,其中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各类型高台是标志性建筑。高僧墓的标志则是平地起建覆钵形塔。地方官员一般为火葬墓,没有夯土台,葬俗受佛教影响。党项望族大姓的墓虽无墓园建筑,但以碑亭建筑为标志。从中不难看出民族传统、佛教在墓葬制度中的影响。

第二,阴宅建筑简单,表现在墓道和墓室建筑上。最高级别的也只是墓道斜坡式,土洞式墓室,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薄葬的特征。

第三,夯土建筑遗存多。陵墓园内筑夯土高台和夯土墙,地面的木构架建筑消失了,但夯土高台仍在,反映了陵墓建筑的地域特征。

第四,墓葬渗透佛教文化元素。无论建筑装饰还是墓的形制,体现佛教文化。帝陵中有陵塔,王侯墓中的陪葬物有经幢,一般官员墓火葬并有塔式灵匣,高僧塔葬,都是佛教文化的体现。

第五,西夏墓的建筑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地面殿、阙、城墙等建筑承中原形制。月城及其内在石象生布列反映北方草原都城特点;建筑装饰构件更多地融合中原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建筑文化的民族大融合。

(摘编自陈育宁、汤晓芳、雷润泽《西夏建筑研究》)

材料三:

西夏陵出土的文物数以千计,其中以建筑材料数量最多,而以汉夏文残碑最为珍贵。建筑材料则主要以陶质材料为大宗,琉璃制品占一定比例,瓷质材料次之,石质构件数量较少。随葬品有大型器皿、装饰品、武器及部分瓷片、丝织品残片等。此外墓室内还发现有大量动物骨骼。出土瓷器主要有白、青、酱三种釉色,以白瓷为多,素面为主。器形中以碗、盘居多,瓶、钵、豆等器数量次之。另外,还有泥塑残块、钱币、铜器、陶棋子等,种类繁多,为后人研究西夏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75年,在西夏王陵三号陵中出土了六座男性人像碑座石雕,长高宽均为70厘米左右。石雕造型为男性人体全身跪姿,轮廓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圆睁,下腭置于胸前,肩与头齐,双乳拖腹,双手或拉膝、或上托,下肢跪曲,腹脐清晰凹现,力度极强。这种线条粗犷,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西夏民族英武豪迈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被外国研究者称为“东方维纳斯”。

西夏三号陵墓出土的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工艺精湛,造型生动逼真,代表着西夏时期高超的冶炼工艺,属“国宝”级文物。

曾经宏伟壮观、庄严肃穆的西夏王陵,如今所有陵墓,无不墙断阙残,瓦砾遍地,满目疮痍,一片荒芜与凄凉。明代诗人的《古冢谣》曰:“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低犹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

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和被破 解,神秘王朝的面纱正逐渐被揭开,但神秘的西夏王陵至今仍有三大未解之谜。一、王陵上为什么不长草?王陵下的地面绿草如茵,唯独王陵上寸草不生。二、王陵上为什么不落鸟?当地多乌鸦和麻雀,它们几乎随处落脚,却从不落在王陵之上。三、王陵的夯土主体为什么没有被损坏?王陵的附属建筑早已被毁坏得面目全非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屹立。这些王陵最晚的也有七八百年的时间,如此漫长岁月,为何还能屹立如初?

(摘编自陈海波《西夏简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银川因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古称宁夏城,其历史最远可以向前追溯至汉成帝阳朔年间。

B.西夏墓建筑深受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僧塔葬、阴宅简单、用经幢陪葬等方面。

C.西夏王陵因为其陵墓建筑的地域条件,虽然已历经七八百年,但夯土高台犹在,保存完好。

D.西夏王陵出土文物众多,包括建筑材料、随葬品等多种品类,为西夏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先赞美银川为“塞上明珠”,又称誉西夏王陵为“东方金字塔”,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材料二依次介绍了西夏陵建筑强调伦理等级、阴宅建筑简单、夯土建筑遗存多等特征,条理清晰。

C.材料三用大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男性人像碑座石雕”,使西夏民族英武豪迈的形象跃然纸上。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介绍了西夏王陵的规模和出土文物的规格等内容。

3.下列诗词中,最适合替换材料三《古冢谣》的一项是( )

A.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杀气凛冽贺兰卷,西风白马啸天冲。今宵月上怀雄主,泪洒林间断剑吟。

C.野利去后字不传,千载谁识夏王陵。王图霸业今何在,大漠风沙断征人。

D.诈降河曲懈战意,焦土贺兰虏辽王。定都庆洲成三国,宋辽西夏各一方。

4.有关部门正在征集“关于西夏陵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西夏陵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5.假如你的家乡也入选了《100古城畅游通》,请参照材料一介绍银川的思路为家乡写一段12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旧寨的叛逃

雷平阳

细雨里,旧寨古道一带是凌乱的。两边青色的峰丛、杂树、蚕桑和荒草,似乎很久没有看见过人了,全都沉浸在个体的迷狂之中。峰丛本应有着清晰的层次、蓬勃的生长力和饱满的天际线。但它们纷纷收身于薄雾,并将细瘦而又直抵天穹的桉树,纳入到自己的色系与场域,两者组成了旧山水图卷中那些写意的没完没了的局部。

那白丝绸一样的烟雾是从两座圆锥形的峰丛之间升起来的。它们不是自然的白雾,更不是我想象中或记忆中的炊烟。极有可能是某个山中人在细雨里整饬山地,将地上的枯枝败叶集在一块儿,点燃了,却因为细雨的浇淋而无法痛痛快快地燃烧,应有的火焰变成了烟雾。当烟雾一再地扩大、升高,变化出不同的形象,继而在一点一点地生成又一点一点地消失的过程中,呈现出寂灭的本相时,我坐到了川山镇旧屯村一座古老的石桥上。

这座石桥不知建于何时,它横卧在一条我不知道名字的溪水上。有别于那些精雕细刻或立着各种河神的石桥,它只是用一些粗糙的青石条,很随意地砌筑而成。并高出地面七个台阶。青石条与青石条之间,几乎都有着手掌厚度一样的缝隙,里面都是草窝子,年复一年地枯朽,又在枯朽中伸出绿色的条茎和细叶。因此,这石桥让人觉得它不是人工建设的,而是一群山中的石头某一天突然活了过来,站起身子,一路走到这儿,便纷纷躺了下来。石桥上长满了荒草,溪水里同样长着荒草和细高的藤状植物,从百米开外看过去,满眼全是草木。

石桥是隐身的,石桥、溪流和草木已经是一个巨大峰丛背影下小小的共和国。由于草木作为共和国的合法公民并极其强势,我在石桥上抽烟和发呆的样子,类似于一只苍鹭在此停歇一会儿,完全改变不了草木天生的格局,甚至我也委身于草木了,乃是草木中细碎的一叶。令人凭空生出欢喜心的,是流水。按照常理,石桥是因为流水而现身的,可是,坐在石桥上.我没有看见流水的身影,尽管听见了草木丛里响着的流水的脚步声。我走下石桥,想扒开草木走向流水,殊不知草木一再地坐化或寂灭,每一根草的下面,都有着腐烂了的只有菩萨才能计数的草,它们所形成的尘土渊薮,已经是人世的陷阱。我退步回来,又坐到了石桥上,又抽了一支烟,这才走上了旧寨古道上的一条岔路。

古道的岔路似乎是通向罗城,上面看不到一个人影。石桥边的草木共和国美则美矣,但缺了几声鸟啼,而且花朵尚未绽放,蝴蝶和蜜蜂还在另一个世界奔波,季节的错置和某个时间点上景物的错位造成的缺憾在我这儿成为永久的遗憾。一个人走在这条岔路上,我领受的山川信息和我在这些信息中呈现出来的状态,使我顿时觉得自己走到了地球的边上。我说“岔路似乎是通向罗城”,这纯粹出自我的想象。实际情况是我根本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而我又是如此地渴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是的,那一刻,我只想从结伴采风的队伍里叛逃,从广西叛逃,从地球上叛逃。我觉得,这条路之所以从天边的峰丛之间伸到我的面前,就是为了来接引我的,而且它一直就存在于我的心底。它弯曲时的弧度,路面上的尘土,两边长着的灌木丛,无一不是精心预设的。就连草丛里有多少个土丘,丛林里布谷鸟鸣叫多少声,哪几棵桉树可以长得像赶路的道士……都有着精确的数据和完美的安排,每一个细节都与我的灵魂尺寸相等。

这条分岔而出的道路两边,坡地或者沟壑上,还多出了太多的喷泉一样的竹林。行走在里面,多年以来,我终于又发现,在某个特殊的时刻,在特殊的环境里,地球上果然只存在一种声音,那就是自己心跳的声音。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基于幽篁里才有的寂静。这真是一些生长在世界反面的竹子,该怎么长就怎么长,笔直向上争夺阳光者有之,斜刺而出插向灌木丛者有之,伏在地面上与荒草为伍者有之。它们活着活着就死了,枯朽在亲人的怀里,也有的活得满身黑垢或苔藓仍然兴致勃勃,一阵春风吹过,便一身的叶片儿都在鼓掌。特别是那些与栗树和桤木杂生在一起的竹子,有意无意,它们都会在杂乱并低俗的枝叶中挺身而出,在鲜有人迹的山水长卷里抢下自己想要的空间。给我的感觉,身在荒野,它们也长出了人心,有了人的灵魂。不过,应该这么说才对,因为我的到来,因为我内心藏着人间乱象,它们因为我对它们的端详与细分而蒙了羞耻,得了俗命。真实的景象何至如此呢?环江县野地里的这些竹子,它们有别于公园里和私人后院中的那些人工竹类,它们本就不是人类的眼中之竹或胸中之竹,自生,自灭,整个过程从不象征什么,竹子始终存在于竹子的形体中,竹子从来都是竹子本身。它们的命运甚至不指向竹笛、竹排、竹篱、竹箱、竹楼、竹椅和打狗棍,悄悄地活一场,就为了悄悄地死去,抑或什么也不为,不知生,亦不知死。

在岔路上叛逃,一个小时,我视其为一生时光凝结而成的舍利子,当然也可以说是滚滚浊流中蒙思的一次走神。所以,当我原路返回,站立在木论景区停车场边一根写有“你已进入监控区”字样的电线杆下,我发现自己的确还不适应人世间的生活,走在人群中,自己的步伐变形了,左脚总是踢着右脚。乘车返回环江县城的路上,心还在地老天荒的旧寨古道一带游荡。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旧寨古道是凌乱的”,第四段又说“无一不是精心预设的”,两者并不矛盾,表现了作者体悟的进一步深入。

B.作者在第三段中突出了石桥与草木、溪水融为一体的特点,把这些景物塑造成了和谐共处的生灵,充满诗意。

C.作者渴望在旧寨古道的岔路上一直走下去,却根本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何处,流露出其内心的迷茫和忧伤。

D.作者认为,在自然面前人如“一只苍鹭”或“细碎的一叶”那样渺小,人要懂得尊重自然、感恩自然。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作者展开联想,从两座峰丛间升起来的烟雾想到山中人在细雨里整饬山地,由此及彼,虚实相生。

B.第四段中作者表达季节错置、景物错位带给自己的感受时,能从普通人的日常体验出发,通俗易懂。

C.第五段“基于幽篁里才有的寂静”中的“幽篁”一词,让人联想到王维“独坐幽篁里”的诗句,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的传承。

D.文章结尾电线杆上“你已进入监控区”几个字形象地折射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能起读者共鸣。

8.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画线句“这真是一些生长在世界反面的竹子”的理解。

9.读书小组要求从“语言的特色”角度,为本文撰写语言札记。请分条列出你的写作要点和依据。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曰:“羞用五事①。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艾②。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肃,敬也。内曰恭,外曰敬。人君行已,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

史记成公十六年,公会诸侯于周,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告公曰:“晋将有乱。”鲁侯曰:“敢问天道也?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谊,足以步目。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曰绝其谊;足高,曰弃其德;言爽,曰反其信;听淫,曰离其名。夫目以处谊,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后二年,晋人杀厉公。凡此属,皆貌不恭之咎云。

(节选自《汉书·志·五行志中之上》)

材料二:

晋人杀厉公,边人以告,成公在朝。公曰:“臣杀其君,谁之过也?”大夫莫对,里革曰:“君之过也。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其过多矣。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愿无由省之,益邪多矣。若以邪临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专,则不能使,至于殄灭而莫之恤也,将安用之?桀奔南巢,纣踣于京,厉流于彘,幽灭于戏,皆是术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泽也。行而从之,美恶皆君之由,民何能为焉。”

(节选自《国语·鲁语·里革论君之过》)

【注】①五事:指古人修身的貌、言、视、听、思五件事。②艾:治理得好。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非瞽A史B焉C知天道D吾见晋E君之容F殆G必祸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其咎狂也”中的“咎”指过错,“故国将无咎”中的“咎”指灾祸,两者词义不同。

B.抑,指或者、还是。与《五代史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抑”词义相同。

C.爽,指违背。与《诗经·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的“爽”词义不同。

D.牧,指修养。与《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认为修身只有重视貌、言、视、听、思五事,才能做到庄重严肃、耳聪目明、善治善谋、为人圣明。

B.单襄公从晋厉公视远步高中判断出晋国不久将有动乱。后来,晋厉公被杀的事实应验了他的预测。

C.夏桀、商纣王、周厉王和周幽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由于过错太多而失掉威严,最终身死国灭。

D.君主是舟,百姓是承载舟的川泽,水流的方向决定了舟的航向,百姓的美恶是君主行动的缘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

(2)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其过多矣。

14.成公君臣讨论晋厉公被大臣杀害一事时,里革指出了晋厉公哪些过错?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丁巳中秋

宋·刘克庄

说与行云,且撋就①、嫦娥今夕。俄变见、金蛇②能紫,玉蟾能白。九万里风清黑眚,三千世界纯银色。想天寒、桂老已吹香。堪攀摘。

湘妃远,谁鸣瑟。桓伊去,谁横笛。叹素光如旧,朱颜非昔。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倩何人、天外挽冰轮,应留得。

【注】①撋就:温存体贴。②金蛇:比喻雷电之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上阕,写中秋之夜由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到行云消散、月色皎洁的天气变化。

B.“想天寒”三句,将视线由阔大之景转移到眼前飘香的桂树,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C.下阕借用湘妃和桓伊两个典故,既写出了词人的现实处境,又丰富了词作的内涵。

D.古代诗人对月有着特殊的情结,本词中“嫦娥”“玉蟾”“冰轮”都是月亮的美称。

16.本词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都是借月抒怀,两者的情感有何异同?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 , ”两句化用了《诗经》中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主要原因是“ ”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 ”,不要被当时辽国的威势胁迫。

(3)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龙年,2024年《故宫日历》就选用了93件故宫馆藏龙文物的图片作为插图。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诗文多有出现,比如“ , ”等。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走起来十分地不得力,若不是十分地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跑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捡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得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___①____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地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了一样。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____②___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分别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且成语构成方式为AABB式。

19.下列句子中的“就”和“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中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就算送来,我也是坚决不要的。

B.就本质而言,一切都是永恒的。

C.你越不让我干,我就越要干!

D.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小狗好像脚爪被冻木了似的夜夜地叫唤”,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脊椎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5节荐椎和3~5节尾椎构成。像这样,人类的腰椎有5节,而黑猩猩的腰椎只有4节。而且,黑猩猩的骨盆是纵向的,呈现把下面2节腰椎从两侧按压下去的形状。因此,__(1)__。与此相对的是,人类的骨盆纵向短,5节腰椎都可以自由活动。

无论是人类还是黑猩猩,腰椎都呈现出从骨盆朝前向斜上方延伸的形状。如果让脊椎保持笔直,身体的姿势__(2)__。因此,直立的人必须使腰椎做向后的运动,才能使身体挺直。黑猩猩不能做出这样的动作,但是人类的腰椎却可以较自由地活动,还是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与黑猩猩相比,人类的腰椎能够更自由地活动,__(3)__。比如,①玩具娃娃的手臂是可以转动的东西,②所以那个部位最容易坏掉。③无论是什么东西,④能够活动的部位都是比较脆弱的。⑤因此,腰疼不太会发生在黑猩猩身上,⑥但是却会发生在人类的身上。⑦更加雪上加霜的是,⑧腰椎还要承受身体的重量。⑨越往下的脊椎承受的身体重量也越大,⑩就更容易引起腰痛。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词语冗余,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删改。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网络热词“沉浸式”正从虚拟世界走入现实生活:废寝忘食的莘莘学子,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挥汗如雨的劳动大众,沉浸在生产岗位上;呕心沥血的科技人员,沉浸在创新创造中……沉浸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沉浸式体验是一种滤掉外在干扰的高专注投入,更是一种为积极的事业不知疲倦的高价值愉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C 4.①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夯土建筑遗存多,有数量优势;②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佛教文化影响,有丰富文化内涵;③三大未解之谜,有神秘吸引力。 5.示例:盐城,又称瓢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物产丰富,盛产盐等。最值得称道的是九龙口风景区,九条自然河道汇合于龙珠岛,形成九龙抢珠的复合水系,滩荡水面达十万亩,资源丰富,景色宜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其历史最远可以向前追溯至汉成帝阳朔年间”错,原文说“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可知,银川的历史不止可以追溯到汉成帝阳朔年间。

B.“西夏墓建筑深受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阴宅简单”错。根据材料二“第二,阴宅建筑简单,表现在墓道和墓室建筑上。最高级别的也只是墓道斜坡式,土洞式墓室,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薄葬的特征”可知,阴宅简单体现的是草原游牧民族自己的特征,而非深受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

C.“因为”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但神秘的西夏王陵至今仍有三大未解之谜……三、王陵的夯土主体为什么没有被损坏?王陵的附属建筑早已被毁坏得面目全非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屹立。这些王陵最晚的也有七八百年的时间,如此漫长岁月,为何还能屹立如初?”可知西夏王陵夯土高台犹在,保存完好的原因并未找到。并且材料二中只是说“但夯土高台仍在,反映了陵墓建筑的地域特征”,“夯土高台仍在”与“陵墓建筑的地域条件”并非是因果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材料三用大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男性人像碑座石雕’”错,根据材料三第二段“这种线条粗犷,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西夏民族英武豪迈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知,并不是材料三用大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男性人像碑座石雕”,而是当时的建造者用大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男性人像碑座石雕”。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含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原文“曾经宏伟壮观、庄严肃穆的西夏王陵,如今所有陵墓,无不墙断阙残,瓦砾遍地,满目疮痍,一片荒芜与凄凉。明代诗人的《古冢谣》曰:‘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低犹如浮水沤。道逄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可知,文段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当下西夏王陵的荒凉。

A.《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并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不适合替换。

B.表现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当年英雄的怀念。不适合替换。

C.“野利部落去世后,没有文字记载,千年来谁又能认得西夏王陵,曾经称王称霸建立功业如今又在哪里呢?浩瀚沙漠中大风凛冽、尘沙满天阻断了远行的人”,作者感慨斯人已去,曾经西夏的辉煌不复存在,西夏王陵无人问津。

D.是回顾当年河曲之战,涉及西夏历史,不适合替换。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考古发掘的西夏墓有帝陵、帝陵区陪葬墓、一般地方官吏墓、一般党项族姓墓、僧人塔墓等。墓园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墓的建筑体现了以下特征”“第三,夯土建筑遗存多。陵墓园内筑夯土高台和夯土墙,地面的木构架建筑消失了,但夯土高台仍在,反映了陵墓建筑的地域特征”可得出;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夯土建筑遗存多,有数量优势;

②由“第四,墓葬渗透佛教文化元素。无论建筑装饰还是墓的形制,体现佛教文化。帝陵中有陵塔,王侯墓中的陪葬物有经幢,一般官员墓火葬并有塔式灵匣,高僧塔葬,都是佛教文化的体现。第五,西夏墓的建筑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地面殿、阙、城墙等建筑承中原形制。月城及其内在石象生布列反映北方草原都城特点:建筑装饰构件更多地融合中原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建筑文化的民族大融合”可得出: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佛教文化影响,有丰富文化内涵;

③由“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和被破 解,神秘王朝的面纱正逐渐被揭开,但神秘的西夏王陵至今仍有三大未解之谜。一、王陵上为什么不长草?王陵下的地面绿草如茵,唯独王陵上寸草不生。二、王陵上为什么不落鸟?当地多乌鸦和麻雀,它们几乎随处落脚,却从不落在王陵之上。三、王陵的夯土主体为什么没有被损坏?王陵的附属建筑早已被毁坏得面目全非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屹立。这些王陵最晚的也有七八百年的时间,如此漫长岁月,为何还能屹立如初?”可得出:三大未解之谜,有神秘吸引力。

5.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银川,古称兴庆府、宁夏城”,先介绍城市名称;

“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的中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相邻。银川这座塞上古城历史悠久。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再介绍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

“此地资源充足、物产丰饶。六月杞园树树红,羊肉泡馍口口香。在坊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塞上明珠’的美誉”,这是介绍资源和物产;

“西夏王陵是银川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西夏文化的代表……”,这是介绍最著名的景点。

仿照这个思路介绍即可。

6.C 7.B 8.①这里的竹子充满野性,富有生机。②有别于人工竹类,没有人为痕迹和功利价值。 9.①巧用修辞,生动形象:拟人,如“荒草让出来的地方”“纳入到自己的色系和场域”,比喻,如“那白丝绸一样的烟雾”;②用词新颖,表现力强:如天际线是“饱满的”,草木是“强势的”;③多用长句,语意丰富:如用长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思绪的流转。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流露出其内心的迷茫和忧伤”错,第4段中“……实际情况是我根本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而我又是如此地渴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是的,那一刻,我只想从结伴采风的队伍里叛逃,从广西叛逃,从地球上叛逃。我觉得,这条路之所以从天边的峰丛之间伸到我的面前,就是为了来接引我的,而且它一直就存在于我的心底……”中的“我又是如此地渴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我只想”“我觉得”“它一直就存在于我的心底”可知,作者内心十分明确自己的目的和想法,并不迷茫和忧伤。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能从普通人的日常体验出发,通俗易懂”错,第4段中“一个人走在这条岔路上,我领受的山川信息和我在这些信息中呈现出来的状态,使我顿时觉得自己走到了地球的边上。我说‘岔路似乎是通向罗城’,这纯粹出自我的想象,实际情况是我根本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而我又是如此地渴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可知,本段在表述上,作者从本人的感受出发,并不是普通人的日常体验。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生长在世界反面”意思是与正常的人类意识中的竹子不同,具体表现在:

①“该怎么长就怎么长,笔直向上争夺阳光者有之,斜刺而出插向灌木丛者有之,伏在地面上与荒草为伍者有之。它们活着活着就死了,枯朽在亲人的怀里,也有的活得满身黑垢或苔藓仍然兴致勃勃,一阵春风吹过,便一身的叶片儿都在鼓掌。特别是那些与栗树和桤木杂生在一起的竹子,有意无意,它们都会在杂乱并低俗的枝叶中挺身而出,在鲜有人迹的山水长卷里抢下自己想要的空间”,这里的竹子充满野性,富有生机。

②“真实的景象何至如此呢?环江县野地里的这些竹子,它们有别于公园里和私人后院中的那些人工竹类,它们本就不是人类的眼中之竹或胸中之竹,自生,自灭,整个过程从不象征什么,竹子始终存在于竹子的形体中,竹子从来都是竹子本身。它们的命运甚至不指向竹笛、竹排、竹篱、竹箱、竹楼、竹椅和打狗棍,悄悄地活一场,就为了悄悄地死去,抑或什么也不为,不知生,亦不知死”,有别于人工竹类,没有人为痕迹和功利价值。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

①巧用修辞,生动形象:拟人,如“而是一群山中的石头某一天突然活了过来,站起身子,一路走到这儿,便纷纷躺了下来”,写出石桥的淳朴与野性特色;“荒草让出来的地方”“纳入到自己的色系和场域”等把荒草、山峰等当做人来写,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极具魅力;比喻,如“那白丝绸一样的烟雾”,从颜色到质地,写出细雨中烟雾的美感;

②用词新颖,表现力强:如天际线是“饱满的”,草木是“强势的”,山水图卷是“写意的”,草木是“坐化或寂灭”;

③多用长句,语意丰富:如“蝴蝶和蜜蜂还在另一个世界奔波,季节的错置和某个时间点上景物的错位造成的缺憾在我这儿成为永久的遗憾”,用长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思绪的流转。

10.BDF 11.D 12.D 13.(1)会合诸侯是关系民众的大事,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兴衰存亡的契机(或端倪)。(2)统治民众的人,他的威严是极大的。丧失威严以至于被杀,他的过错一定太多了。 14.放纵奸邪,不体恤百姓,不专心推行善政。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不是乐师、太史,怎么会观测天意?我只不过从晋君的仪容,料定晋国必定会发生祸乱罢了。

“吾非瞽史”是判断句,后面B处断开;

“焉知天道”是反问句,且“知天道”是动宾结构,后面D处断开;

“吾见晋君之容”主谓宾齐全,应在宾语后F处断开。

“殆”是状语,修饰“祸”,不断开。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所以他的过错是在“狂”啊!/所以国家将没有灾祸。

B.正确。都是“或者、还是”。句意:请问是从天意看出还是从人事预测?/或者推究他成功和失败的过程。

C.正确。违背;差错。句意:说话不算数,一天天的更加违背信义。/女子的行为没有什么差错,男子的品行却一变再变。

D.错误。文中的“牧”是治理、管理;“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是养。句意:况且做国君的人,需要治理百姓并挽救他们中的邪恶之人。/想到帝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并加强身的道德修养。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百姓的美恶是君主行动的缘由”错,原文“美恶皆君之由,民何能为焉”,强调的是“国君起决定作用,百姓无法左右国君的意志”。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判断句,会合诸侯是关系民众的大事;“合”,会聚、聚合;“于是”,从这里。

(2)“君”,统治;“至于”,以至于;“杀”,被杀。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若以邪临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专,则不能使”可得出放纵奸邪,不体恤百姓,不专心推行善政。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经典著作说:“要慎重地对待五件事。五件事分别是:一是外貌态度,二是言语,三是视觉,四是听觉,五是思维。态度要恭敬,言语要正当,视觉要明亮,听觉要清晰,思维要通达。恭敬就会严肃,言语正当就能治理的好,视觉明亮就能够智慧,听觉清晰就能有谋略,思维通达就能成为圣人。”

外貌态度不恭敬,这就是不恭敬的表现。“肃”就是“恭敬”的意思。在内叫“恭”,在外叫“敬”。君主立身行事,体态容貌不恭敬,态度轻慢、不顺从,就不能敬畏各种事务。过失在于疏狂轻率。所以他的过错是在“狂”啊!

历史记载成公十六年,晋公在周柯陵大会诸侯。单襄公见晋厉公眼睛只看远处,走路脚步抬得高。单襄公说:“晋国很快会发生内乱。”鲁侯说:“请问是从天意看出还是从人事预测?”回答说:“我不是乐师、太史,怎么会观测天意?我只不过从晋君的仪容,料定晋国必定会发生祸乱罢了。有道德的人眼神决定手足的行止,行步的进退随之跟从,因此,看一个人的仪容就可以知道他的内心啊。眼睛看东西的目光要得当,行步的快慢随眼光而动。现在晋侯那样子,眼睛看远处而脚步抬得高,眼睛所视与手足的行动相违背,脚步的进退不与眼光相协调,他的心思必定在想别的。眼睛和手足的行动已经不相跟从,这个人怎么会长久呢?会合诸侯是关系民众的大事,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兴衰存亡的契机(或端倪)。如果国家没有什么祸患,它的君主参加会盟,走路说话看物听言,必定都没有可指责的,就可以看出君主的德行。眼睛看着远处,一天天自绝于正义;脚步抬得高,一天天抛弃了仁德;说话不算数,一天天的更加违背信义;听多了奉承话,一天天背离君主的名声。那眼神用以表现道义,行步用以表现德行,说话用以庇护信誉,耳朵用来分辨万物的声名,不可以不谨慎啊!丧失了部分,本人有灾祸,全部丧失,国家随之而灭亡。晋侯已经丧失了两样,我才有这样的推测。”这以后二年,晋国人杀了厉公。总之这种类型的,都是外貌态度不恭敬的灾祸。

材料二:

晋国人杀了晋厉公,鲁国防守边境的官员把这个消息传回国内,鲁成公正在朝堂上。成公听到后说:“臣子杀死自己的国君,这是谁的过错?”大夫们无人应对。里革回答说:“这是国君的过错。统治民众的人,他的威严是极大的。丧失威严以至于被杀,他的过错一定太多了。况且做国君的人,需要治理百姓并挽救他们中的邪恶之人。倘若国君放纵自己的私心邪念而抛弃治理百姓的职责,百姓中发生的邪恶事件没有人关注,就等于极大助长邪恶之人的气焰。倘若用邪恶的办法治理民众,政事就会败坏而无法挽回。施行仁政不肯专一到底,就无法指使百姓。国君到了灭亡的地步也没人体恤,还要这样的国君做什么?夏桀出逃到南巢,商约王死在朝歌,周厉王被流放到地,周幽王在戏山身亡,都是出于同样的过错。国君,就如同滋养万民的川泽。国君推行的政令百姓都听从,好坏都由国君决定,百姓怎么能左右国君的意志呢?”

15.B 16.同:都表达了对月夜美景的喜爱。异:①张词胸怀豪放中有旷达,表达了对自我高洁人格的自许,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②刘词豪放中有孤寂,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伤。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转移到眼前飘香的桂树”,此处解析有误。词中“想天寒、桂老已吹香,堪攀摘”是想象月中之景,并非实景。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同:都表达了对月夜美景的喜爱。

《念奴娇·过洞庭》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

本词上阕描写了中秋月夜的美景。“俄变见、金蛇能紫,玉蟾能白。九万里风清黑眚,三千世界纯银色”,词人原本是希望流云不要遮住今夜月亮的光辉,没想到忽然间就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但很快又雨散云收,皎皎玉蟾高挂穹宇。是九万里的风吹散了无边的黑云与黑暗,让三千世界全都被皎洁的明月照亮。词人心情愉悦,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想象那月中桂子应已飘香,正是应攀登采摘的时节。

异:

①张词胸怀豪放中有旷达,表达了对自我高洁人格的自许,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

②刘词豪放中有孤寂,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伤。“湘妃远,谁鸣瑟。桓伊去,谁横笛。叹素光如旧,朱颜非昔。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湘妃已经远去,还有谁在鸣瑟?桓伊已经离开,还有谁能横笛?感叹今夜月光依然如旧,而自己的容颜却已不是从前。人已老去,欢乐之事无奈已越来越少。

17.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弊在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衿”“弊”“劫”“蛟”等。

18.①战战兢兢/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磕磕绊绊;②混混沌沌/浑浑沌沌 19.A 20.①原文“哽哽的”生动地写出小狗耐不住严寒、被冻得发不出声音的样子;②原文“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使严冬寒冷带给小狗的疼痛更加生动可感;③原文用三个短句,简洁明快。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前文“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以及横线后面“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可知,横线处应该填表现老头走路晃晃悠悠,走路不稳的成语。所以此处可填“战战兢兢/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磕磕绊绊”。战战兢兢: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谨慎的样子。颤颤巍巍:颤抖摇晃的样子;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身体因惊恐而颤抖。摇摇晃晃:左右摇摆,不稳定。磕磕绊绊: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

②根据前文“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可知,横线处应该填表现环境浑浊的成语。所以此处可填“混混沌沌/浑浑沌沌”。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浑浑沌沌:混杂、不分明的样子。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义的能力。

“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中的“就”是连词,即使。

A.连词,即使。

B.介词,从。

C.副词,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

D.副词,表示事实如此。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

①原文多一个“哽哽的”修饰小狗叫唤的声音,意思是叫声不连贯,不流畅,生动地写出小狗耐不住严寒、被冻得发不出声音的样子;

②原文表现小狗的脚爪被冻木了,用的是“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被火烧”会有疼痛感,使严冬寒冷带给小狗的疼痛更加生动可感;

③原文“小狗冻得夜夜地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了一样”用三个短句,简洁明快。改句是一个长句,重点不突出,表述一般。

21.(1)黑猩猩的腰椎不能自由活动 (2)就会前倾 (3)所以也就产生了问题(所以也就更加脆弱) 22.①删除“东西”;⑥“但是”“却” 保留一个;⑦删除“更加”。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由“因此”可知此处是对前文分析的总结,前文分析了人类腰椎和黑猩猩腰椎的区别,后面有“与此相对的是,人类的骨盆纵向短,5节腰椎都可以自由活动”,可见这里应填:黑猩猩的腰椎不能自由活动。

(2)根据“腰椎都呈现出从骨盆朝前向斜上方延伸的形状”可知,“如果让脊椎保持笔直”,身体就会前倾,这与“直立的人必须使腰椎做向后的运动,才能使身体挺直”意思一致,由此可填:就会前倾。

(3)由后面内容可知,“能够活动的部位都是比较脆弱的”,而“人类的腰椎能够更自由地活动”,所以也容易出问题,可填:所以也就产生了问题(所以也就更加脆弱)。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

①句子中想要表达“玩具娃娃的手臂是可以转动的”,强调玩具娃娃的这个特征,原句如果加上“东西”,句子就会强调“玩具娃娃的手臂是东西”这一概念,就会改变句子语义的强调重点,也不能与后文的“所以”衔接,所以应删除“东西”;

⑥“但是”和“却”都表转折,保留一个即可;

⑦“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已经有“更加”的意思,所以删除“更加”即可。

23.例文:

万物“沉浸”可开时代新篇

白云苍狗烂柯泥,百代尽在俯仰间。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科技进步的脚步不会停下,“沉浸式”体验已然成为时代热潮。在万物可沉浸的时代背景下,万物皆有可能。我们当以“沉浸万物”作垂天之羽,把握时机,开启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听“沉浸式”之清音可解劳累之疲乏。

时代的考验不断冲击着我们每个人,你我生乎于斯,为百忧感心,为万事劳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于是浑浑噩噩,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沉浸式”内容的兴起,可以大大缓解如今这一迫在眉捷的社会难题。若是王勃能听此清音,或许可免于落水而死;若贾谊听此清音,或许还可创作出更多的传世名篇。“沉浸式”内容进入我们的双耳,便可慰藉你我劳累疲惫的心灵。

参与“沉浸式”体验可以更觉历史之美。

西安大唐不夜城设立诸多“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在旅游观景的同时,感同身受地体验昔日大唐的繁华富丽,平日在书中见到的历史人物如今却站在面前,岂能不让人惊喜?假如此等技术得以广泛运用,我们又何苦于无法与古今中外之伟人交互?若是如此,有朝一日我们或可以与梭罗共赏瓦尔登湖之美景;与王阳明一起龙场悟道,高谈心学之奥;与樊锦诗一同感受敦煌壁画之瑰丽;与毛相林,黄文秀一起面对脱贫攻坚之难题。“沉浸式”科技方兴未艾,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天马行空的幻想都将成为现实,届时,我们将与伟大灵魂心神交会,“文化自信”等时代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融“沉浸式”体验入历史,可使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曾记否,向时英雄儿女,舍命而行,远赴朝鲜,抗击美帝。如今封建之猛虎已死,帝国之贪狼已退,那些经历烽火洗礼的老英雄也渐次远去……但我们可以运用“沉浸式”科技,再现那段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伟大时代。“沉浸式”体验那段历史后,何人不是热血激昂?我们虽不能改变春秋代序的自然规律,但可用此新技,留住那些伟大灵魂在我们心中的影响。

红旗飘飘兮傲云,黄钟杳杳兮穿天。当下通往无数未来,我辈生逢今之盛世,又迎“沉浸式”技术之兴起,诚应假“沉浸式”技术之力,以其作垂天之羽,扶摇而上九重天;以其作临川之笔,续写盛世华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词是“沉浸式”,并且这个网络热词从虚拟走向现实生活,随之列举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沉浸式”,最后对“沉浸”及“沉浸式”进行评价。

从上面列举的内容及评价可以看出,写作时要注意对“沉浸式”进行肯定。从列举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沉浸”指的是专注、认真的态度,也可以是痴迷入境等状态。无论是“沉浸式阅读”,还是“沉浸式旅游”等各种各样沉浸式体验,都更注重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正因为沉浸式体验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带来心灵的愉悦等良好的效果,所以为人们所青睐。但是有一些“沉浸式”要不得,比如,有些青少年甚至大人迷恋网络游戏,有孩子长期低头玩手机患上了颈椎病,有孩子沉迷手游后易躁易怒、精神萎靡……一些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较弱,过多过度投入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这种“沉浸式”要不得。

写作时,我们可以先对“沉浸式”体验做出探讨,指出其特点,强调其令人“忘我”、让人全身心地投入这一突出特点。然后,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沉浸式”;接下分析这种“沉浸式”有什么好处,以及如何做到“沉浸式”等。

立意:

1.屏蔽噪声,深度沉浸。

2.在沉浸中深入体验,在“忘我”中专心投入。

3.万物皆可沉浸,莫忘文化引领。

期中考试警惕三大陷阱

考前复习阶段,务必警惕这3大陷阱,避免考试发挥失常!

1. 考前施压

有的老师家长把成绩看得过重,考前不断向孩子施压,这是错误的做法。复习阶段,家长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态度高于一切,只要孩子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即使成绩一时不尽如人意,也不必感到遗憾。带着自信心和平常心进入考场,才有利于孩子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2. 疲劳复习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好,考前复习阶段,恨不得让孩子醒着的时候每分每秒都在学习,压缩孩子的睡眠时间,这反而容易让孩子考试失常。复习阶段,正确的方式是让孩子降低难度,回归课本,巩固好基础知识,把地基打得牢一点。

3. 忽视模拟

考前不重视模拟练习,不在心理上、策略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考场上就容易掉链子,发挥不出正常水平。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点的掌握上。如果在考前能够做一些模拟练习,提前适应考试状态,预演考试可能会面临的各种情况,做好相应的对策准备,孩子到了考场上,才能信心满满,游刃有余。

期中考试怎么拿高分

制定看书计划、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过程中,要有序地多角度概括思考问题,找出内在联系。然后根据知识结构网络图去发散、联想基础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基础题,首先学会自我检测。

紧紧抓住重点和难点,努力感悟和突破。所谓重点和难点,其实就是老师上课反复强调和题目中经常犯错的地方。

如果能集中精力把重点的内容理解透彻,熟练掌握,有助于你提高复习效率。

期中考试注意事项

1、合理分配时间。

由于现在的考试都有时间限制,所以既考察答题的准确度,又检验答题的速度,要求既快又准确。一份试卷中各题的占分比例不一样,要学会“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分值小就少花时,分值大就多花时。假如一个只有2分的选择题花去你10分钟的时间,那肯定是不合理的,这样势必减少其他题目的解答时间。在某个题上花了大量时间还没眉目,就赶快转移兵力,把其他的先攻下来;最后有时间再集中精力主攻大题。

2、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

拿到考卷,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这不但是经验之谈,而且符合心理学原理。刚进考场时,人的心情都比较紧张,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都还未适应考场上的紧张气氛,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待做过几题后,特别是做了几道有把握的容易题之后,心情就逐渐稳定下来,智力活动也恢复了常态,这时再做难题就容易成功。而且做的小题越多,拿到的分数也就越多,心里就越有底,自信心也就大大增强。

3、尽量做到不留“空白”

做题“空白”无论如何是不会得分的,有的题不会做或没有把握,也不要空着。对于客观题,如没有把握,要坚持相信第一感觉。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感觉往往是最理想的选择。或者用排除法筛除其中一两个选项,再从剩余的选项中选出较为正确的选项。对于主观题,可以采用“分步”、“分点”得分的方法。会多少答多少,即使写上一些相关的公式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分数,以达到在能得分的地方绝不失分,不易得分处争取得分的目的。

再来一篇
上一篇:2024高三历史高分学习方法 下一篇:如何高中高效学好高三英语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