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自习室初中初一内容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课文及知识点

2023-12-21 17:00:01初一118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课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的作品,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课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__,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__,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__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识点

一、积累词语。

⑴校(xiào校规;jiào校订)

壳(ké弹壳;qiào地壳)

藏(cánɡ躲藏;zànɡ宝藏)

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动)

⑵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二、课文解读

1.探究文章第一部分。

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②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解答

①作者所选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唐诗杂论》被当作重点部分加以介绍,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成功驾驭材料的写作功力。作者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写闻先生研究唐诗,并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写,有力地突出中心。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两书则介绍得简略些,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得侧重点与前面不同。

从作者选材、剪裁的方法看,我们受到了教益。以前写文章只愁没得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入文,哪管什么中心,详略安排,以后应该学着点。

②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等等皆可。教师也可联系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深化对文意的理解。

2.研讨文章第二部分。

①“一反既往”使人想起成语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②第11小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

③“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__,争取民主!”该如何理解这段话?

④联系时代背景,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

⑤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

⑥“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如果写成“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行不行?为什么?

解答

①“一反既往”让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在这里是说“完全和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

②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段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__,争取民主”之类的话,是揭露__,鼓舞人们斗志的话。

③在这里,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闻一多先生为了反对__,大声疾呼的发展过程,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④因为当时国民党__搞白色恐怖,言论不自由,谁反对就有被杀害的危险,所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遍意义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也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要不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缄默。

⑤他走到____的队伍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⑥不行。两句对举,有助于加强气势。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题

基础知识题

1.填空。 闻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①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慷慨淋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潜心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4.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参考答案:

1.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臧克家

2.①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②很不一样

③充满正气,情绪非常激昂

④(精神、精力)集中

3.d

4.c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指导学生梳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时”说“和”做”的不同之处,深入学习其品格与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细节,就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刻苦的治学精神。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本文不少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联想。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的越锲而不舍”等句。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含义和体味表达效果两方面去思考。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前准备:

1.积累字词

2.查找臧克家、闻一多的资料。

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本文是一位诗人用诗意的语言纪念另一位诗人的散文,既有诗一般的富于音乐美的语言,又有典型的人物形象,还有精致严谨富于建筑美的结构,本设计拟采用分板块品读法,研读课文的结构、形象、语言,把握文意,感受文章的诗意。

一、建筑美,美在结构

PPT默读全文,关注文章开头结尾的语句,并找出文中的过渡句,试分析他们的特点。

反馈指导:

开头总说段自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文章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全文以此为纲展开,可以说是文眼。这是闻一多先生对自己行事方式的评价,自评里高度概括自己的做事风格,了解闻一多其人,就不会以为他是骄矜,是自夸了。这是他做人做事的真实写照。此外,运用比较的方法,不光可以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还可以使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结尾总结段他评:“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这是臧克家对自己的老师热情洋溢的赞颂,评价里包括了他的诗人气质,他的学术成就,他的民主战士的大无畏精神,结尾再次扣题,高度评价他的说和做。

中间过渡段概括:“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两段的关系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些呼应紧密的提法,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小结:巧用抒情议论句:总起,结语,过渡,令文章浑然天成,结构精美,非常严谨,富有建筑的匀称,坚固,美观,韵律之美。课文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学者”的方面,写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二部分“作为民主战士(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____三件事作为例证。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过渡句,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二、绘画美——美在形象

再读课文,找出描写闻一多先生形象的段落,进行阅读品悟。

3-6段为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10-18段是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

(一)有感情的朗读第3-6段,根据课文,试说: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的学者。试来点分析。

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可能有这些发现: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的越锲而不舍的学者。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的学者,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治学的如饥似渴。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从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决心!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的学者,“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学者。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放眼历史、胸怀天下、高屋建瓴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不畏艰难、耐得住寂寞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学者。

小结过渡: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似乎感觉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已经依稀在眼前了。下面让我们再通过想象与还原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

出示任务:ppt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作研究时的情景,自主写作。

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

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学生练笔交流后小结:闻一多先生是一个锲而不舍、勤奋刻苦、废寝忘食,争分夺秒进行研究,甚至不修边幅,研究也只为谋求救国之路的有深沉爱国之情的学者。

(二)出示任务:有感情的演读第10-18段,进行品析性评说活动:本文写了一位()的革命家。

反馈指导:本文写了一位“明知凶多吉少,而大无畏的骂特务,慷慨淋漓”的革命家。

本文写了一位“指着特务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的革命家。

本文写了一位“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革命家。

本文写了一位“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走到____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革命家。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位革命者面对危险时从容不迫、大无畏的英勇形象。

本文写了一位“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出大门”的革命家。从中读出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与__拼死一战的决心!

ppt闻一多先生《后一次讲演》片断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

__,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小结:这些铿锵有力的句子就是闻一多先生的宣言,前仆后继,闻一多先生以行动践行了实证了自己的诺言,在参加完李公朴的追悼会后就被特务暗杀了。

三、音乐美,美在语言

PPT自由阅读,找出美词美句,品味语言,小组讨论交流,体悟语言美。

反馈指导:

(一)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

锲而不舍、无暇及此、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心不在焉、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群蚁排衙、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

示例:我认为文中“一反既往”这个词用得好,“既”是已经的意思,译为“完全和过去(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这个词语使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表达简洁风趣,又领起了下文。小结:这些词语结构整齐,很有节奏感,连用起来,也有力量,有气势。

(二)作者惯用对句的形式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示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认为“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这一处写得好,因为它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写法,句式整齐,音调铿锵,具有形象美、音乐美。“钻探”这个词用得好,比“钻研”“研究”等词词义程度更重,写出了闻先生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和研究之深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小结;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散文中适当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够增添文章的厚度,能更为形象更为深刻地表现歌颂闻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情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义无反顾,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他视死如归的勇者姿态,令人钦佩。

过渡:那个时代的人们,处于积贫积弱的国家,都把自己的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结合在了一起。如果生于和平时代,他会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的诗人,潜心治学的学者,让我们来读读他的诗歌。闻一多先生曾于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四、诗歌美——美在精神

出示任务并反馈指导

作业设计:1.了解诗人诗作

我们已经了解了他作为学者,作为革命家的一面,我们再来看看他作为诗人的一面,读读他的诗《一句话》《太阳吟》《七子之歌》《静夜》,做点摘抄。体会诗人心中激荡的爱国之情,流淌的赤子心迹。

一起来欣赏他的《一句话》。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鲁迅先生说:“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这爆出来的一声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高扬爱国旗帜,救国于水火之中。

2.第一单元写作实践一稍加改动,布置成当日练笔。

写作实践一: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也不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好朋友》或《我的老师》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反馈指导:要求学生试着模仿文中的写法,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或你的老师,如写闻一多“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走在__队伍的前列,用传神的细节显示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说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用抒情议论来评价他的崇高品质……

也可学习《邓稼先》,正面侧面相结合,以细节见出人物精神面貌。

板书设计: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红烛其神

再来一篇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课文及知识点 下一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知识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