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自习室初中初二内容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3-12-21 22:00:02初二14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可打印

初二上册的语文课程快结束了,同学们们即将迎来期末考试,那么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池沼(zhǎo)  诘问(jié) 追溯(sù) 蟾蜍(chán chú)

B.洨河(jiāo) 丘壑(hè) 跋涉(bá) 绥靖(suí jìng)

C.伛身(yǔ) 孕育(yùn) 遒劲(qiú) 蹒跚(pán shān)

D.绮丽(qǐ) 殷红(yān) 藩篱(fān) 轩榭(xuān x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阻遏 鲜腴 无动于衷 张皇失措

B.惶急 琐屑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C.缅甸 推祟 销声匿迹 巧妙绝伦

D.镂空 繁衍 相安无事 自出心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敌人节节败退。

B.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儿差错)。

C.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D.他触目伤怀(触碰到自己的眼睛,心里不高兴),自然情不能自已。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且焉置土石?

B.已而之细柳军。

C.改容式车。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分类别)

C.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列数字)

D.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举例子)

6.按要求填空。(4分)

(1)       ,长河落日圆。

(2)故渔者歌曰:“          ,         。”

(3)《春望》中表现诗人念亲思家的诗句是         ,         。

(4)《赤壁》中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是        ,        。

7.校团委开展以“我与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7分)

(1)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  花草  文明  爱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2)为了以实际行动美化环境,九年级(1)班参加了植树活动。班级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把铁锹,8个水桶。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3)组织社会调查之后,校团委举行“我看环保”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李华同学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刚才,我已列举出种种破坏环境的现象和事实,大家从中可以看到破坏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                           我认为,首先人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方法,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贡献力量。

①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

②“采取有力的方法”这句话存在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改为“    ”。

③画线句中,有两处逗号应改为  。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9.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

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

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

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

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

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cháng):人名。④窭(jù):贫穷。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伯珍少孤贫(    ) (2)学书无纸(    )

(3)山水暴出(    ) (4)建武四年,卒(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12.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0分)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3.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2分)

14.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

15.“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2分)

16.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2分)

17.“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为什么?(2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8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哧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没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轻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儿回。住远一点儿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啊。”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啊。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儿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地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吧。”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儿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儿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烧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有删改)

18.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4分)

早上: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按时回家。

晚上:

第二天清早:学生们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19.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虽然嘴上爱抱怨,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     、     的好女人。(3分)

20.文中【B】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21.请对【A】处画线句作简要点评。(4分)

22.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6分)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三、作文。(50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桥梁”的解释:①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构筑物。②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请以《桥梁》为题,或自拟一个包含“桥梁”这个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人名。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1.答案:B 解析:B项中,“洨”应读xiáo。

2.答案:C 解析:C项中,“推祟”应为“推崇”。

3.答案:D 解析:“触目伤怀”的意思是看到眼前的景物而引起内心的悲伤。D项中的解释不正确。

4.答案:C 解析:C项中,“式”同“轼”,车前横木,本句中用作动词,指扶轼。

5.答案:B 解析:B项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

6.(1)大漠孤烟直

(2)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7.(1)示例一:行人绕道,花草含笑。 示例二:爱护花草,彰显文明。

(2)示例:

借  条

今借到校总务处铁锹叁拾陆把,水桶捌个。此据。

九年级(1)班班委会

×年×月×日

解析:借条应写有“今借到”或“借到”等字样,写清向学校总务处所借物品的种类、数量,涉及物品的数字大写正确;正文开头空两格、右下方有具体名称和日期。

(3)①示例: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免遭破坏呢?(只要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即可) ②方法 措施 (或:有力 有效) ③分号 (答“句号”也可)

二、(一)8.国家(山河)破碎,城中草木丛生,一片荒芜

9.后三联表现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或:表现了诗人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的愿望。)

(二)10.答案:(1)小时候 (2)写字(书法)

(3)突然 (4)去世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少”“书”“暴”“卒”的理解能力。这四个词都是使用率极高的实词。

11.答案: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中,译准“累”“辍”是关键 。“辍”译为“停止”。“累”译为“堆叠,叠架”。

12.示例:我们要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及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徐伯珍小时候学写字、十年诵书不辍、应召便退聘礼、有条理地答出滞义、隐居修学等内容,通过分析,概括他的性格特点及品德修养,然后从启示的角度来回答问题。

(三)13.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该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4.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该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5.表面上看是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的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16.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17.不可以删去。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示肯定,一点儿都不含糊,用词准确,所以不可以删去。

(四)18.早上: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暖。晚上:孙老师的妻子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言之有理即可)

19.对学生关怀备至 勤劳顾家 理解丈夫(或:支持丈夫)(言之有理即可)

20.画线句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山村冬天的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做了铺垫,也衬托了学生们这种行为的感人。(言之有理即可)

21.示例:这个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从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们的爱。(言之有理即可)

22.表层含义: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深层含义: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或: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们,而学生们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言之有理即可)

三、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战争为主题,以叙事为主。所以要付息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阅读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二、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字词,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高莫度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法,并指导学生自测。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情景,并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三、单元子目标

《新闻两则》

1、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炼的语言。

2、 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受益。

《芦花荡》

1、 掌握人物特征描写的方法,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2、 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蜡烛》

1、 了解掌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

2、 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的语言。

2、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亲爱的爸爸妈妈》

1、 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第二单元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文章以“爱”为主体,几篇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都写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课文所表现出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过程和方法目标:熟读课文,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各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通过比较,总结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领略其个性特点,从而达到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目的,真正感受到记叙文的语言风格。

三、单元子目标

1、 掌握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 识记重点字词,感悟作者队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1、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 熟读课文,掌握每一个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背影》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并写出对重点语言的理解。

2、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动作描写和小巷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示。

3、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台阶》

1、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 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3、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老王》

1、 理清思路,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2、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 把握老王性格的特点,学习其写法。

《信客》

1、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2、 树立诚心为本的做人理念。

八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甚至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学习、生活,将班级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

2、教会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的目标逐步解决具体的问题,即将大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从而实现大目标的做事方法;

3、继续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书写、提高阅读和背诵能力;

4、教会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学习方法,进而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指导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珍惜来自父母亲人和师友的关爱,并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懂得感恩。

6、力争本学期学生语文成绩优秀率30%,合格率98%。

三、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十九中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已初见成效。但是,仍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阅读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六册是25篇课文。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重点篇目,也是教学的重点。

口语交际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交际为辅,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知耻、明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初二上学期的学习计划

7:40 起床,背英语,直到8:10

8:10 出去跑步

8:30 吃饭8:40 在家预习数学、物理

9:10 上学

9:30——10:15 上早自习

10:25-2:00 上课

2:15回家(路上背课文)

2:20 吃饭 2:30:-3:00 午休

3:00——3:30 (写作业、看书)

3:30-7:35 上课

第八节课 1、上新课. 2、做练习. 3、活动.

晚上

1、做当日所学的有关练习

2、预习物理、数学

3、默写文段、单词、诗词

4、复习其他科目

5、看课外书

6、作文、随笔

临睡前 听录音带

口号: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有想做出的优秀成绩。


再来一篇
上一篇: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猜你喜欢